壬田的万亩白莲竞相绽放,九堡的烟叶迎风摇曳,万田的大禾谷苍翠欲滴……仲夏时节,瑞金市乡间云雾环绕青山,蝉鸣阵阵,在希望的田野里,一张张朴实无华的笑脸映衬出该市乡村振兴发展好图景。
近年来,瑞金市各乡镇基层党组织找准党建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扣乡村振兴主题,创新“党建+”模式,凝聚发展合力,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党建+产业 发展“新动力”
走进瑞金市谢坊镇安背村窝坵水稻种植示范基地,一望无际绿意盎然的稻田映入眼帘。今年55岁的种植大户邹金发早早地来到田间查看早稻生长情况,绿油油的稻田,镶嵌在大地上,水稻长势喜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
“很难想象,几年前被撂荒的土地,今天会是这样一番景象。”谢坊镇安背村党支部书记邹平感叹道。近年来,该村以支部为引领,创新探索了“党支部+基地”运行模式,将512亩连片的零散土地集中统一流转,由村党支部统一买种、统一翻耕,为基地走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种植之路奠定了基础。
如今,谢坊镇安背村窝坵水稻种植示范基地,集中连片、设施完备、土壤肥沃、水源充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改变。流转土地的农户除了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外,还可以在水稻基地务工获得收入,村集体每年也可增加收入2.5万元。
瑞金市重视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引导各村发展特色产业。瑞金市万田乡重点发展黄元米馃产业和红色旅游业,该乡专门成立了黄元米馃产业联合党支部。万田乡麻地村依托“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采取“支部+合作社”的模式,重新注册了万丰大禾谷专业合作社,让客家美食黄元米馃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金疙瘩”。同时,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提升万田乡麻地村红色名村建设质量,以黄元米馃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双轮驱动,既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又挺起了村集体经济的“腰杆子”。2021年,该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30.47万元。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瑞金市通过“支部+基地”“支部+合作社”的模式,以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成为强村富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升党组织凝聚力的过程。2021年,该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为5767.75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达26.1万元,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其中141个村达20万元以上,24个村达50万元以上,1个村达300万元以上。全市红色名村村均经营性收入达38.43万元,比全市村均经营性收入高出12.46万元。
党建+人才 致富“主力军”
“我刚成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能够带领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瑞金市叶坪镇黄沙村党支部书记华盛激动地说。2011年,作为红军烈士后代的华盛怀揣着乡土情怀和建设家乡的梦想从外地返乡。起初华盛是一名创业者,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搭上了致富快车,后来他成为了黄沙村的干部,去年换届又当选了黄沙村党支部书记,成为村民致富的带头人。
在村党组织的动员下,黄沙村华屋不少村民从外地回家,发展蔬菜、脐橙、油茶、烟叶、毛竹、养蜂等产业,村里还会定期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增强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
“2014年,在村干部的动员下,我回到了家乡。从那时起,我便在家门口承包土地经营,种植大棚蔬菜和一些热带水果。”华屋村民华水林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回乡创业的华水林不仅享受了产业扶持政策,还申请了贴息贷款,收入是一年比一年高。
近年来,瑞金市大力实施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在红色名村率先开展普惠金融试点改革,推动基层党组织与银行系统开展党建共建,实行“支部主体、整村授信”,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持续加大对党员创业扶持力度,吸引更多农村致富带头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在外乡贤等群体返乡创业。据统计,该市共为562名农村党员提供贴息贷款4123.4万元。
同时,为着力解决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人才、资金、信息匮乏等难题,瑞金市创新工作举措,各村按照“1+1+1”模式组建乡村振兴顾问团(每个顾问团至少由3人组成,包括机关事业单位退出领导岗位的科级干部、本村退任的村党组织书记和在外乡贤代表各一名)。全市17个乡镇219个顾问团,共计657人受聘上任,他们与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干部将共同搭台唱戏,为乡村发展谋思路、出对策。
党建+网格 服务“惠民生”
“小杨,真的太感谢你了。”瑞金市沙洲坝镇沙洲坝村村民杨水水在结对帮扶党员干部的上门服务下完成了养老保险年审。他连连称赞道,村里服务太周到了,把他想办的事情都办妥了。群众有需要,“一键点单”,党员干部迅速“接单”服务。
瑞金市始终坚持让党旗在服务群众第一线高高飘扬。近年来,该市以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不断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规范村级公共服务和代办政务服务事项,全面推进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健全“行政村党支部(总支、党委)——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目前,该市共建立985个农村网格党组织,51个红色名村实现网格党组织设置全覆盖,制定结对帮扶干部常态化入户走访、“点对点”联系帮扶等制度。
“党员干部带头,一起帮助我们播种、插秧、收割。”谢坊镇村民邹金发说。不仅在谢坊镇,瑞金市其他乡镇的每一个村都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年农忙时节,党员志愿者们都干劲十足地助力村民农业生产。在平时,他们既是宣传法律法规、村规民约、文明风尚的引领者,又是推进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的带头人。(谢友峰 谢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