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西文明网 邓望、见习记者陈与夕 文/图报道: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一年一度七夕至,在他们身上,或许看不到太多甜言蜜语的对白,看不到手捧鲜花的浪漫画面,但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在遭遇病痛与厄运降临之时,他们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守护着心中最真挚的爱,践行着“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与你立黄昏”的深情诺言。
“从你眼中,我能看到万千世界”
来自景德镇的江丽君和丈夫余国安是一对职工夫妻,两人结婚后,过着像平常人家一样的幸福快乐生活,生活不愁吃穿、孩子健康可爱、夫妻和睦友爱。但幸福的生活在2003年9月7日戛然而止,一场突如其来的急性病毒性脑炎让丈夫余国安全身瘫痪不能言语,只能依靠眼神变换实现交流。
在常人看似无变化的眼神中,江丽君读出了丈夫内心的万千世界,在丈夫的眼神中读出丈夫的失落、读懂丈夫的开心、读透丈夫的心疼。对于江丽君来说,丈夫的宠溺眼神是消除她疲惫、帮助她渡难关的制胜法宝,是她精神的强大支撑,坚定了她用柔弱的肩膀为丈夫、全家撑起一片天的强大信念。
为了让丈夫体验祖国江水的美好,江丽君每年都会背着丈夫出一次远门,上饶、鄱阳、南昌等地都曾留下过他们夫妻的身影。这一背就是19年。她微笑着说道,“他现在只剩我了,我不能丢下他。往后的日子,我想尽力让他过得多一点色彩、多一点乐趣,增加他活下去的信心,只要有我在,我就会照顾好他。”
夫妻“一条腿”踏上奋斗幸福路
信丰县的袁长明19岁那年左腿被截肢。1997年他与因小儿麻痹导致双腿行动不便的刘招娣结婚。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袁长明夫妇开始种植脐橙、花生、玉米、番薯等农作物。妻子刘招娣出车祸失去劳动能力后,袁长明依然笑着坦然面对人生。他每天借助3斤重的拐杖辅助行走,和常人一样能肩挑手提、上山下地。“幸福是自己奋斗出来的,不怕苦、不怕累,就怕自己倒下扔下一家老小。”
2019年,在网友的鼓励下,袁长明注册了自己的抖音账号,用短视频记录生活和劳作的画面,分享农村的淳朴生活。他身残志坚、用勤劳创造美好生活的画面,得到了众多网友留言、点赞。如今,抖音成了他记录生活的窗口,粉丝超5万人,很多网友成为他的知己、好朋友。他们夫妻说道,“幸福是自己奋斗出来的,相信以后的日子通过彼此共同努力奋斗会越来越好。虽然命运多舛,但我们很幸运,能得到政府和很多好心人的关心照顾,将来有条件了,将尽己所能,通过抖音这个平台帮助乡亲父老卖土特产品。”2019年,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袁长明夫妇成功脱贫“摘帽”。
袁长明夫妇都是残疾人,两个人“一条腿”,他们通过勤劳的双手改变生活,以实际行动谱写了脱贫致富的小康梦。他们身残志坚、勤劳正直、自强不息的故事在当地成为佳话,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伉俪同心,12年为娘家撑起一片天
2009年1月10日,陈志娟的哥哥打来电话,说自己发生了车祸。吉安市的陈志娟经过数月奔波和多方筹款、积极转院救治,她哥哥脱离了生命危险,却终身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为此,陈志娟的母亲日夜焦虑,因操劳过度突发心脏病,数次挣扎在死亡边缘。
看到哥哥瘫痪在床,父亲神志不清,母亲体弱多病,还欠了许多债务的家庭,陈志娟心理和身体都很疲惫,经常偷偷地哭,甚至想到过轻生。丈夫肖志凌的“我不会丢下她一个人去支撑,我要和妻子一起去尽一份爱心和孝道,照顾好这一大家子”一句话,让她立志要走出人生低谷,走上生命自强。
可是2014年12月,命运又一次给陈志娟开了一个玩笑。她64岁的父亲不慎摔倒在地,病情反复。此时,肖凌志卖掉一套房产,为丈人创造生的机会。经过100多天住院治疗,陈志娟的父亲奇迹般地活下来了。
2016年,国家放开二孩政策后,陈志娟与丈夫肖志凌在公园散步,聊天时,陈志娟不经意间说到要生二胎,肖志凌的一句“我们已经有3个孩子了”,令陈志娟感动不已,更是幸福不已,原来,丈夫早已把她哥哥的2个小孩视为己出。
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变老。陈志娟就是凭着一颗坚强的心,和丈夫肖志凌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永不放弃,永不抛弃,用爱心,挽救自己的亲人,拯救父母兄长这个家。“父母是生我养我的人,必须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即便是再苦再累。”
26年悉心照料盲妻,用行动书写真爱
1995年的一天,会昌县的谢春兰上山干活回到家中,发现眼睛有异样,以为休息几天就会好,哪想情况越来越严重,一周后到了失明的地步。丈夫曾宪红辗转多地医院,却得到了“你老婆患的是严重眼膜内网脱落,经诊断属永久性失明,花多少钱治疗也枉然,你还是安心带她回家调养吧!”这样的回复。
对于一个曾生活在多彩世界的人来说,突然失去了光明,且生活无法自理,是何等残酷。谢春兰一时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整天以泪洗面。曾宪红一次又一次耐心劝导,妻子才慢慢地从失明的悲痛中走了出来,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自从妻子失明后,曾宪红就再也没有出过远门,他寸步不离地守护在妻子的身边,除了生病住院几天外,平时从未在外留宿过,就算走亲戚也是即去即回。忙完家务,曾宪红时常坐在妻子身边,陪她聊天,给她解闷。
2013年,在危房改造政策下,曾宪红盖起了一栋两层水泥砖房,告别了破旧的土坯房,生活也渐渐有了好转。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全面铺开后,村里给曾宪红安排了一个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其妻子享受农村低保,加上通过发展养殖产业,2016年曾宪红家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27年来,经济的拮据、生活的压力从没有让曾宪红有过一丝离弃的念头,年近六旬的他时常对妻子说:“别怕,有我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有小学文化的曾宪红不懂其中的含义,也讲不出什么海誓山盟的情话,但他27年如一日悉心守护在妻子身旁,用行动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